主要理由如下:
1. 内容核心是言论记录:《论语》的主要内容是记录孔子及其***的对话、言论和行为片段。它不是一个系统阐述思想的专著,而是由***及再传***将日常教学、交谈中听到的孔子言行辑录而成。
2. 结构形式是短小片段:全书由短小的、独立的章节(或称“章”) 构成。这些章节之间通常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或时间顺序,每一章或几章记录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对话或事件片段。
3. 以“子曰”或人物问答为主:书中大量使用“子曰”、“孔子曰”以及***(如子路、子贡、颜渊等)提问、孔子回答的形式,或者***之间的问答。这种形式是典型的语录特征。
4. 语言精炼:孔子及其***的言论通常非常精炼、含蓄隽永,富有哲理和启发性,这也是语录体的重要特点。
5. 对后世的影响:这种语录体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记录圣贤、哲人、高僧等言论的常用文体(如《二程语录》、《朱子语类》、《六祖坛经》等)。
需要注意的几点:
包含少量叙事:虽然以语录为主,但《论语》中也包含了一些简短的叙事性文字,用来交代对话发生的背景或描述孔子的行为举止(如“子在齐闻《韶》,{ 68 97894603c3c}不知肉味”,“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等)。但这些叙事是为语录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言论的背景。
非编年体/纪传体:它不同于按时间顺序记载历史的编年体(如《左传》),也不同于以人物生平为中心的纪传体(如《史记》)。
非论说文:它也不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进行层层论证的论说文(如《孟子》、《荀子》)。
四部分类:在传统图书分类(四部分类法)中,《论语》属于“子部·儒家类”,这主要是根据其思想内容(儒家经典)来划分的,而非文体。其文体本质仍是语录体。
虽然《论语》中包含少量叙事元素,但其核心构成和根本特征在于记录孔子及其***的言论片段。语录体是界定《论语》文体形式最准确、最核心的标签。它奠定了这种以记录人物言论为主的文体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