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
1.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 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片段。
2. 脱氧核苷酸序列: DNA 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腺嘌呤 A、胸腺嘧啶 T、胞嘧啶 C、鸟嘌呤 G)通过特定的顺序连接而成的长链。这个特定的顺序就是脱氧核苷酸序列(或称为碱基序列)。
3. 遗传信息:
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编码在这个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
这个序列决定了基因的功能,特别是它决定了基因最终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遗传信息的核心是指导生物体生长、发育、代谢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指令。
4. 序列差异导致信息差异:
如果两个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即使是单个核苷酸的差异,如基因突变),那么它们编码的指令就不同。
这种指令的不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它们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功能不同。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蛋白质的不同会导致生物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表现型)。
5. 核心逻辑:
基因序列 (DNA 碱基顺序) ➡️ 遗传信息 (编码指令) ➡️ 蛋白质结构 (氨基酸顺序) ➡️ 生物性状 (表现型)
脱氧核苷酸序列是基因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序列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进而导致基因功能的差异,最终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简单来说: DNA 上 A、T、C、G 的排列顺序就是生命的密码。密码本不同,写下的指令就不同,生物体表现出的样子和功能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