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军队对中央苏区(江西、福建)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在这五次反“围剿”斗争中:
1.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 胜利。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粉碎了军的进攻。
2. 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3月-5月): 胜利。红军再次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取得胜利。
3. 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9月): 胜利。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再次粉碎了军的进攻。
4. 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2月-3月): 胜利。红军在周恩来、朱德(毛泽东此时已被排挤)指挥下仍然取得了胜利。
5. 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9月-1934年 10 月): 失败。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领导,采取错误的军事战略(如“御敌于国门之外”、“短促突击”的阵地战),红军苦战一年,遭受重大损失,未能打破“围剿”。
结论:
在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只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
这次失败直接导致了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1934年10月)。
严格意义上的反“围剿”失败只有一次,即第五次反“围剿”。前四次反“围剿”均以红军的胜利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