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埋石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详细技术指南,综合行业规范(如DL/T 5144、GB/T 159等)及工程实践经验编制,适用于水利、公路等工程中的埋石混凝土施工。
一、材料要求
1. 堆石料
类型:块石、毛石、卵石(片石比例≤10%且不得集中)。尺寸:中部厚度≥30cm,最大粒径≤1.0m(需满足运输和入仓要求)。强度:饱和抗压强度≥40MPa,含泥量≤5%。清洁度:入仓前需冲洗,严禁混入泥土、软弱岩块。2. 混凝土材料
水泥: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42.5;结块或超期水泥需复检。骨料:细骨料:优选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细度模数变化≤±0.2。粗骨料:粒径5~ 20 mm,针片状颗粒≤8%。外加剂: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需通过自密实砂浆试验(扩展度250~300mm,泌水率≤1%)。掺合料:粉煤灰(Ⅰ/Ⅱ级)、矿渣粉等,符合GB/T 159、GB/T 18046标准。二、施工工艺流程
mer ma id
graph TD
A[施工准备] --> B[基础处理]
B --> C[模板安装]
C --> D[堆石入仓]
D --> E[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E --> F[养护与拆模]
三、关键工序控制
1. 施工准备
基础验收:建基面需清除杂物、松动岩石,冲洗后无积水。垫层处理:岩基上先浇筑20~50cm厚自密实混凝土,初凝前埋入堆石。2. 模板安装
密闭性:缝隙≤2mm,侧向压力按2.5倍水压力设计。替代模板:浆砌块石墙(厚度≥30cm,砂浆标号≥M10)。保护层:堆石体与模板间留≥10cm空隙。3. 堆石入仓
分层厚度:1.2~1.8m。布料原则:大粒径石料置于中下部,避免集中接触基础面。外露面小粒径石块(<200mm)≤10块/m²。埋石率控制:设计埋石率(如20%)需在软件中同步调整混凝土及人工用量。4.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
配合比设计:| 参数 | 要求 |
||-|
| 粗骨料体积 | 0.27~0.33m³/m³ |
| 粉体量 | 0.16~0.20m³/m³ |
| 水粉比(体积比) | 0.80~1.15 |
| 含气量 | 1.5%~4.0% |
生产与运输:强制式搅拌机拌合,搅拌时间≥60s(低温时≥90s)。运输车需密封防漏浆,卸料前高速旋转≥30s。浇筑要点:从堆石体顶部导管浇筑,依靠自重填充空隙。连续浇筑,间隔时间≤1h,避免分层。5. 养护与拆模
覆盖保湿养护≥14天,避免水分蒸发。拆模条件:混凝土强度≥2.5MPa。四、质量控制标准
1. 堆石检测:每批次抽检含泥量、粒径、强度。
2. 混凝土性能:
现场测试:坍落度(250~280mm)、扩展度(630~750mm)、V型漏斗时间(7~25s)。3. 强度验收:
抗压强度以90d龄期为准,容重≥24.5kN/m³。五、安全与环保措施
安全防护:仓面设置防雨棚,堆石入仓防冲击损伤基础;水下施工时投入混凝土保护剂防离析。环保要求:骨料冲洗水沉淀后排放,废弃石料集中处理。> 注:本方案依据《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规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编制,具体项目需结合设计文件(如JTG 3362-2018桥涵规范)调整参数。施工前需通过试验段验证配合比及工艺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