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旺生活网

三国演义中刘备如何取的西川

刘备夺取西川(益州)是三国时期的关键战略行动,也是蜀汉政权建立的基石。这一过程在《三国演义》中虽有艺术加工,但核心事件与史实基本相符。以下是刘备取西川的主要阶段及策略解析:

一、背景与准备:内外勾结的契机

1. 益州内部矛盾

  • 益州牧刘璋性格暗弱,统治松散,导致本土士族(如黄权、刘巴)与外来士族(如张松、***)矛盾尖锐。
  • 张松、***等不满刘璋无能,暗中投靠刘备,献上《西蜀地形图》,并怂恿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抵御张鲁和曹操。
  • 2. 刘备的战略布局

    三国演义中刘备如何取的西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跨有荆益”的战略,将益州视为立足根基。
  • 刘备以“同宗相助”为名,留诸葛亮、关羽守荆州,亲率庞统、黄忠、魏延等领兵两万入川(211年),实则为吞并益州做准备。
  • 二、入川与潜伏:假意助璋,暗中经营

    1. 初期伪装

  • 刘备入川后,刘璋亲率三万军队迎接,赠予大量粮草军械,并增兵一万助其驻守葭萌关(今四川广元),名义上抵御张鲁。
  • 刘备驻军葭萌关后,按兵不动,反而广施恩惠收买民心,并暗中联络张松、***。
  • 2. 制造决裂借口

  • 212年,曹操南征孙权,刘备以“回援荆州”为由向刘璋借兵一万及粮草。刘璋仅拨四千士兵及半数粮草,引发刘备不满。
  • 张松密信败露:张松与刘备的密谋被其兄张肃告发,刘璋处死张松,并下令封锁关隘,与刘备公开决裂。
  • ⚔️ 三、决裂与战争:步步为营的军事行动

    1. 突袭白水关

  • 刘备采纳庞统计策,假意撤军,诱杀刘璋部将杨怀、高沛,夺取白水关(入川咽喉),收编其军队。
  • 2. 南下攻坚

    三国演义中刘备如何取的西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涪城之战:刘备南下攻占涪城(今绵阳),刘璋派泠苞、张任等,被黄忠、魏延击败。
  • 雒城之围(关键战役):
  • 刘璋之子刘循死守雒城(今广汉),刘备围攻一年未克,庞统战死(213年)。
  • 刘备急调诸葛亮、张飞、赵云从荆州入川支援。诸葛亮分兵平定江州(今重庆)、巴郡等地,切断成都外援。
  • 3. 合围成都

  • 214年,刘备与诸葛亮会师雒城,破城后直逼成都。刘璋虽有三万精兵和一年粮草,但因民心涣散、部将倒戈(如李严、费观),最终开城投降。
  • 四、平定与治理:恩威并施稳局势

    1. 处置刘璋

  • 刘备将刘璋迁至荆州公安监视,避免益州旧势力复辟。
  • 2. 整合势力

  • 重用降将:提拔李严、***、黄权等益州士族,同时保留荆州集团核心权力(诸葛亮为军师,关羽掌荆州)。
  • 严法治川:针对刘璋时期吏治***,诸葛亮推行“严刑峻法”,压制豪强,迅速稳定秩序。
  • 3. 称王建制

    三国演义中刘备如何取的西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214年刘备自领益州牧,219年进位汉中王,221年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汉。
  • 五、关键因素与争议

  • “伪善”争议:刘备以“同宗相助”为名夺取同族基业,被部分史料批评为“仁义面具下的枭雄手段”。
  • 庞统之死的转折:庞统战死延缓了进程,但也促使刘备调整战略,最终成功。
  • 地理与内应作用:张松献图、***为内应,以及葭萌关、白水关等要隘的夺取,是军事成功的基础。
  • 刘备取西川是政治谋略与军事行动结合的经典案例,既依赖益州内部瓦解,也凸显刘备集团灵活的外交手段和坚韧的战斗力。这一胜利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但也埋下荆州失守、夷陵之败的隐患。

    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inwangmovie.com/pask/a9059defcbf4b38b891b7396cb253b0d.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