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核学院”)是我国核工业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依托学校“三海一核”的鲜明特色,在核能、核技术、核安全等方向具有显著优势。以下从多维度介绍该学院的核心信息:
一、学院概况与学科实力
1. 学科地位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排名前列(软科评级B+,全国第6),是哈工程的优势学科之一。学校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核心双一流学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核学科作为支撑学科协同发展。2. 专业认证
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国内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工程类专业。3. 科研平台
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核动力装置与设备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1][16]],与中核集团、中广核等共建研究基地[[1][16]]。 二、学科专业设置
本科教育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在核工业领域从事设计、运行、研发的一流工程师,注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核心课程:核反应堆物理、核动力装置与设备、辐射安全、传热学、虚拟仿真实验等。特色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如中广核“订单+联合”模式);与中国原子能院、清华大学核研院等共建实习基地。研究生教育
1. 硕士项目
非全日制能源动力硕士:学制3年,学费2.7万,周末授课,定向就业,适合在职人员。全日制学术硕士:核科学与技术(08 27 00)、核能工程(085803)等方向,接受调剂(2025年调剂名额分别为14人、13人)。2. 博士项目
提供“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依托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等交叉学科,聚焦核能数字化、辐射防护等前沿方向。 三、师资与科研实力
1. 人才引进
参与国家“海外优青”计划,提供直聘教授/研究员、博导资格、科研启动金及丰厚安家补贴(如年薪、住房、子女教育等)。2. 科研方向
覆盖先进裂变堆技术、核设施退役、核医学等[[16][35]],近年承担商品化串列加速器研制等重大项目。3. 学术活动
主办国际研讨会(如中韩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如“华龙一号”总师邢继)开展讲座。 四、人才培养特色
1. 实践导向
本科阶段设置换热器设计、核动力系统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强化工程能力。2. 就业优势
就业率与领域:80%以上毕业生进入核动力领域,服务于研究设计、运行管理等岗位;校企合作:与辽宁红沿河核电、江苏核电等共建就业通道,定期举办校企座谈会。3. 深造路径
本科后可攻读本校硕博(含“兴海人才培育计划”),或进入清华大学、中科大等顶尖院校[[10][107]]。 五、未来发展前景
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于“海洋强国”“核工业强国”战略,核电装机规模预计20 30 年达1.5–2.2亿千瓦,人才需求持续增长[[10][16]]。区域机遇:哈尔滨新区作为国家级对俄合作平台,为核能技术转化提供政策与产业支持。 六、联系方式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工程31号楼电话:招生咨询:本科:关注学校招生网或联系核学院教学办公室;研究生:《哈尔滨工程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博士/人才项目:付老师 .cn(海外优青)。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学院凭借深厚的军工底蕴、顶尖的学科平台及紧密的行业合作,为核工业输送了大量核心人才。对核能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可重点关注其本科强基计划、硕士校企联合项目及博士前沿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