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液晶显示器)和TFT 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不是并列的两种屏幕类型。
简单来说:
LCD: 是一个大类,指所有利用液晶特性来控制光线通过从而显示图像的屏幕技术。
TFT LCD: 是LCD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子类,特指使用了薄膜晶体管作为每个像素开关的液晶显示屏。
核心区别在于驱动液晶像素的方式:
1. LCD (通常指早期或简单的被动矩阵LCD):
驱动方式: 采用被动矩阵驱动。像素的行和列电极直接交叉连接。当给某一行和某一列施加电压时,交叉点的像素就被点亮。
缺点:
响应速度慢: 像素切换状态需要较长时间,容易产生拖影(尤其在显示动态图像时)。
对比度低: 关闭状态的像素容易受到相邻像素电压的干扰(串扰),导致该黑的地方不够黑。
视角窄: 从侧面看时,图像质量(亮度、颜色)会显著下降。
分辨率受限: 随着分辨率提高,行/列电极增多,扫描速度变慢,图像质量恶化。
应用: 早期计算器、简单的电子表、低端设备屏幕等。现在基本已被淘汰。
2. TFT LCD:
驱动方式: 采用主动矩阵驱动。关键改进在于每个液晶像素都配备了一个独立的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
工作原理:
当需要点亮某个像素时,对应的行电极被选通,电压通过该行的TFT开关写入该像素的存储电容。
TFT开关随后关闭,但存储电容会维持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直到下一次刷新。
这样,每个像素的状态在大部分时间都是独立保持的。
优点:
响应速度快: 独立的晶体管开关速度远快于被动扫描。
高对比度: 存储电容有效隔离了像素间的干扰,关闭状态更黑。
宽视角: 技术改进(如IPS, VA等)显著提升了可视角度。
高分辨率、高色彩质量: 能精确控制每个像素,实现细腻的画面。
低功耗(相对被动矩阵): 像素状态维持主要靠电容,减少了扫描功耗。
应用: 现代几乎所有的高质量液晶屏都是TFT LCD。 包括{686753475c 85 3}、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桌面显示器、电视等。
| 特性 | LCD (被动矩阵) | TFT LCD (主动矩阵) |
| :-
| 技术大类 | 液晶显示器 | 液晶显示器的一种实现方式 |
| 驱动方式 | 被动矩阵 (电极直接交叉) | 主动矩阵 (每个像素配独立TFT和存储电容) |
| 核心差异 | 无独立像素开关,依赖扫描 | 有独立晶体管开关和电容维持像素状态 |
| 响应速度 | 慢,易拖影 | 快 |
| 对比度 | 低 | 高 |
| 视角 | 窄 | 宽 (尤其配合IPS, VA等技术) |
| 分辨率/色彩 | 受限,较差 | 高,好 |
| 功耗 | 相对较高 (持续扫描) | 相对较低 (像素状态靠电容维持) |
| 常见应用 | 早期计算器、电子表等 (基本淘汰) | 现代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等 (绝对主流) |
简单类比:
想象一排排灯泡(像素):
被动矩阵LCD: 像用一根总电线,快速依次点亮不同排的灯泡。点亮时间短,灯泡会很快变暗,需要不断快速扫描来维持亮度感,效果闪烁、拖影严重。
TFT LCD: 每个灯泡都有自己独立的开关和一个小电池(电容)。控制中心(驱动电路)告诉某个灯泡的开关打开充电,充完电后开关关闭,但小电池能维持灯泡亮着直到下次更新。这样每个灯泡都能稳定地亮或灭,效果清晰、稳定。
结论:
当你今天在手机、电脑、电视上看到的“LCD屏幕”,几乎可以肯定指的就是TFT LCD屏幕。TFT技术解决了传统被动矩阵LCD的主要缺陷,是现代高性能液晶显示的基础和主流。说“LCD和TFT LCD的区别”时,实质是在问“传统的被动矩阵LCD和现代的主动矩阵TFT LCD有什么区别”,而后者已完全主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