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处理:采用“备抵法”
根据中国会计准则,企业需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具体分录如下:
1. 计提坏账准备(期末预估损失):
借:信用减值损失(或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2. 实际发生坏账核销(确认无法收回):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3. 已核销坏账又收回(后续追回款项):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4. 减值迹象消失转回准备(债务人信用改善):
借: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
⚖️ 二、税务处理:税前扣除条件与申报
税务上仅允许“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税前扣除,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得抵扣。
1. 税前扣除条件(需满足任一):
2. 申报流程:
3. 收回已核销坏账:
⚠️ 三、行业差异与风险管控
1. 行业特殊性:
2. 优化管理建议:
四、核心影响总结
> 实务提示:年末需复核坏账准备的合理性,结合债务人经营状况调整计提比例。若涉及跨境坏账,境内/外损失需分开核算,境外损失不得抵扣境内所得税。
建议企业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制定坏账政策,并在重大损失发生时咨询专业税务机构,确保会计与税务处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