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执行标准:YY/T 0969- 20 13)
1. 日常基础防护
用途:阻挡大颗粒飞沫、灰尘、花粉等,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或非高风险公共场合。适用场景: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散步、短时间购物)。普通医疗护理(非手术或高危操作)。局限性:无法有效过滤 PM 2.5或病毒等微小颗粒。无血液阻隔功能,不适用于有体液飞溅的医疗环境。2. 更换频率
建议每4小时更换一次,但在非污染环境下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如重复使用2-3次)。二、PM2.5防护口罩(执行标准TAJ 1001- 20 15等)
1. 防雾霾与颗粒物
用途:过滤空气中的PM2.5微粒及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根据等级划分(如A级≥90%)。适用场景:雾霾天气或空气污染严重的户外活动。局限性:部分产品宣称“防PM2.5”但实际过滤效果不足,需选择正规品牌。三、其他应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
在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普通公众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于以下场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超市等密闭场所。与有症状者近距离接触时。2. 不适合场景
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高危环境(需医用外科或防护口罩)。心肺功能差者、婴幼儿不建议长时间佩戴密闭性高的口罩。3. 选购与使用要点
认准标准标识:如“YY/T 0969-2013”或“GB/T 32610-2016”。避免代购陷阱:部分海外代购口罩不符合国内防护标准,需核查认证信息。总结
一次性口罩主要用于日常低风险防护,选择时需区分医用与非医用标准,并根据场景灵活调整使用频率。更高风险环境建议升级为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级别防护口罩。
如需具体标准文件或检测方法,可参考来源网页进一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