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旺生活网

《桂菜标准体系》

《桂菜标准体系》(T/GXPX 001-2020)是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旨在系统规范广西菜系(桂菜)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和饮食文化特征。以下从标准内容、地域划分、文化特征、应用意义等方面综合分析:

一、标准基本信息

1. 发布与实施

  • 发布日期:2021年1月1日,实施日期:2021年2月1日。
  • 归口单位: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起草单位包括桂林旅游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商业技师学院及多家餐饮企业(如广西桂小厨、柳州柳饮饮食公司)。
  • 2. 技术定位

    《桂菜标准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规定桂菜涉及的术语定义、菜品标准及适用范围,适用于广西烹饪餐饮行业。
  • 分类代码属经济文化综合类(A 10 / 19 )及服务业标准(ICS 03.080.99)。
  • 二、桂菜的定义与地域划分

    根据标准,桂菜是以广西本地原材料为主,运用特色烹调技法制作的、体现广西饮食文化的菜品总称。按地域划分为四大风味:

    1. 桂北风味(桂林、柳州等地):口味辣咸,擅炖扣,代表菜有桂林卤菜粉、全州醋血鸭、荔浦芋扣肉、柳州螺蛳粉。

    2. 桂西风味(河池、百色等地):酸辣为主,多民族融合,如环江香牛扣、烤巴马香猪。

    3. 桂东南风味(南宁、梧州等地):甜酸清淡,受粤菜影响,如梧州纸包鸡、横县大粽、邕宁生榨米粉。

    《桂菜标准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滨海风味(北海、钦州等地):鲜咸清爽,以海鲜为特色,如沙蟹汁炒豆角、酥炸大蚝。

    > 代表菜品:标准收录139道经典桂菜,包括高峰柠檬鸭、阳朔啤酒鱼、玉林牛肉巴、黄豆酸笋焖鱼仔等。

    三、饮食文化特征

    桂菜的核心文化特征被概括为:

    1. 以稻食为基础:广西作为水稻起源地之一,菜品广泛使用大米及衍生食材(如米粉、糯米制品),如横县大粽需用本地柊叶包裹。

    《桂菜标准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原汁原味:强调天然生态,少用复杂调味,突出食材本味。

    3. 多民族融合:融合壮、侗、苗等民族烹饪技法,如侗族酸鱼、苗族竹板鱼。

    4. 喜酸味:常见发酵工艺(如酸笋、酸豆角),如生榨米粉的酸馊味。

    ⚙️ 四、标准体系的意义与应用

    1. 产业规范化

  • 为餐饮企业提供技术规范,推动桂菜品牌化发展,如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的标准化生产。
  • 指导预制菜研发:广西桂菜预制菜研发中心(2022年筹建)以标准为基础开发即热即食菜品。
  • 2. 文化与旅游融合

  • 广西文旅政策将桂菜作为重要IP,通过“百县千菜工程”推广非遗美食,打造“寻味广西”旅游线路。
  • 2025年广西旅游年计划培育桂菜“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提升美食旅游吸引力。
  • 3. 农业与餐饮联动

  • 依托“南菜北运”专项规划(2015-2025),推动本地食材供应链建设,如冬春蔬菜外运与餐饮加工结合。
  • 建立“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模式,促进产业链一体化。
  • 五、与其他菜系标准的关联

    桂菜标准体系与国内其他菜系标准存在协同发展:

  • 横向参考:如潮州菜(T/GDNB 99.1-2022)、盐帮菜(DB5103/T 29-2022)等地方菜系标准。
  • 纵向延伸:柳州螺蛳粉、广西预制菜等子体系以桂菜标准为框架深化。
  • 总结

    《桂菜标准体系》不仅定义了菜品的技法和风味,更提炼了广西饮食文化的核心基因(稻作文化、民族融合、生态理念),为产业升级、文化传承及区域经济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未来在预制菜开发、文旅融合及跨境餐饮合作(如东盟市场)中,该标准将持续发挥基础性作用。

    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inwangmovie.com/pask/08f1fcad4ec6ebf025e52a8c189284a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