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菜标准体系》(T/GXPX 001-2020)是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旨在系统规范广西菜系(桂菜)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和饮食文化特征。以下从标准内容、地域划分、文化特征、应用意义等方面综合分析:
一、标准基本信息
1. 发布与实施
2. 技术定位
二、桂菜的定义与地域划分
根据标准,桂菜是以广西本地原材料为主,运用特色烹调技法制作的、体现广西饮食文化的菜品总称。按地域划分为四大风味:
1. 桂北风味(桂林、柳州等地):口味辣咸,擅炖扣,代表菜有桂林卤菜粉、全州醋血鸭、荔浦芋扣肉、柳州螺蛳粉。
2. 桂西风味(河池、百色等地):酸辣为主,多民族融合,如环江香牛扣、烤巴马香猪。
3. 桂东南风味(南宁、梧州等地):甜酸清淡,受粤菜影响,如梧州纸包鸡、横县大粽、邕宁生榨米粉。
4. 滨海风味(北海、钦州等地):鲜咸清爽,以海鲜为特色,如沙蟹汁炒豆角、酥炸大蚝。
> 代表菜品:标准收录139道经典桂菜,包括高峰柠檬鸭、阳朔啤酒鱼、玉林牛肉巴、黄豆酸笋焖鱼仔等。
三、饮食文化特征
桂菜的核心文化特征被概括为:
1. 以稻食为基础:广西作为水稻起源地之一,菜品广泛使用大米及衍生食材(如米粉、糯米制品),如横县大粽需用本地柊叶包裹。
2. 原汁原味:强调天然生态,少用复杂调味,突出食材本味。
3. 多民族融合:融合壮、侗、苗等民族烹饪技法,如侗族酸鱼、苗族竹板鱼。
4. 喜酸味:常见发酵工艺(如酸笋、酸豆角),如生榨米粉的酸馊味。
⚙️ 四、标准体系的意义与应用
1. 产业规范化
2. 文化与旅游融合
3. 农业与餐饮联动
五、与其他菜系标准的关联
桂菜标准体系与国内其他菜系标准存在协同发展:
总结
《桂菜标准体系》不仅定义了菜品的技法和风味,更提炼了广西饮食文化的核心基因(稻作文化、民族融合、生态理念),为产业升级、文化传承及区域经济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未来在预制菜开发、文旅融合及跨境餐饮合作(如东盟市场)中,该标准将持续发挥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