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Pr in ted Circuit Board)上的线路绘制是一个从虚拟设计到物理制造的精密过程,结合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和化学蚀刻工艺。以下是详细步骤及技术要点:
️ 一、设计阶段:使用EDA软件绘制虚拟线路
1. 原理图设计(Schematic Design)
2. PCB布局(Component Placement)
3. 布线(Routing)
4. 设计验证
二、制造阶段:将虚拟线路转为物理铜层
1. 输出制造文件(Gerber文件)
2. 基板准备
3. 图形转移(关键步骤)
1. 涂覆光刻胶:在铜板上覆盖感光材料。
2. 曝光:将Gerber文件生成的底片覆盖在板上,紫外线照射使线路部分固化。
3. 显影:溶解未固化区域的光刻胶,露出需蚀刻的铜 .
4. 蚀刻(线路成型)
5. 后处理
⚙️ 三、关键技术与工具对比
| 工具/技术 | 用途 | 代表软件/工艺 | 适用场景 |
|--|--|
| EDA软件 | 虚拟线路设计 | Altium Designer, Cadence Allegro, KiCad | 高复杂度多层板 |
| 自动布线 | 快速生成线路 | PADS Router, Altium Auto-Router | 中低密度设计 |
| 光刻+蚀刻 | 物理线路成型 | 氯化铁/氨水蚀刻 | 量产标准工艺 |
| 激光直写(LDI) | 高精度图形转移 | 紫外激光曝光 | 超细线路(<3mil) |
四、总结
PCB线路的绘制本质是“设计→转移→蚀刻” 的过程:
1. 设计端:依赖EDA软件完成电气布局与规则驱动布线;
2. 制造端:通过光刻和化学蚀刻将虚拟线路精确***到铜基板。
对于初学者,建议从KiCad或Altium Designer入门,结合标准设计规范(如IPC标准)逐步实践;量产则需协同PCB厂商优化工艺参数(如线宽公差、阻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