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旺生活网

国际篮联争球球权转换

国际篮联(FIBA)在争球(或跳球)情况下的球权转换采用“交替拥有”(Alternating Possession)规则,该规则于 20 03年正式引入,旨在减少比赛中断、提升流畅性。以下是核心要点及运作机制:

一、交替拥有规则的核心逻辑

1. 初始跳球决定首次球权

  • 比赛开始时(第一节),通过中圈跳球决定初始球权归属。跳球后未获得活球控制权的球队,获得首次交替拥有权。
  • 例如:A队跳球获胜获得首攻权,则B队获得首次交替拥有权。
  • 2. 交替拥有箭头的使用

    国际篮联争球球权转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记录台设“交替拥有箭头”(↑),初始方向指向首次拥有球权方的进攻篮筐。
  • 每次执行交替拥有后,箭头立即反转方向,指示下一次球权归属。
  • ⚖️ 二、触发交替拥有的情况

    当出现以下“争球情况”时,不再跳球,而是由交替拥有箭头指示的球队执行掷球入界:

    1. 裁判宣判争球(双方球员同时紧握球且无法分离)。

    2. 球出界但无法判定最后触球方。

    3. 活球卡在篮圈支架上。

    国际篮联争球球权转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最后一次罚球未中篮且双方违例。

    5. 死球时无球队控制球权。

    > 例如:比赛中双方球员同时抢球导致争球,裁判鸣哨后,根据箭头方向由指定球队在最近界外点掷球入场。

    三、执行程序与关键细节

    1. 掷球位置

    国际篮联争球球权转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在最近发生争球或违规地点的界外执行掷球入界。
  • 例外:每节开始时(除第一节),由拥有球权方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延长线处掷球。
  • 2. 程序生效与结束

  • 开始:球置于掷球队员可处理位置时。
  • 结束:球触及场上球员或被合法触及时;若发生掷球违例,则立即转换球权。
  • 3. 违例处理

  • 掷球入界时发生违例(如踩线、超时),对方球队在原地点掷球,且交替拥有箭头立即反转。
  • ⚠️ 四、特殊情形处理

    1. 节间转换

  • 每节开始时,交替拥有箭头指示的球队在记录台对面中线掷球。
  • 箭头方向在节间保持不变,仅在执行交替拥有后反转。
  • 2. 犯规与罚则优先级

  • 若交替拥有掷球前发生犯规,优先执行犯规罚则(如罚球),再处理交替拥有。
  • 掷球过程中犯规,按比赛时间内的犯规处理。
  • 五、与传统跳球规则的对比

    | 场景 | 传统跳球规则 | 交替拥有规则 |

    ||

    | 争球/出界争议 | 需多次跳球 | 掷界外球,减少中断 |

    | 节间开始 | 每节跳球 | 仅第一节跳球,后续掷球 |

    | 球权连续性 | 不可预测 | 通过箭头明确轮换 |

    总结

    FIBA的交替拥有规则通过预设的球权轮换机制(箭头指示)取代了反复跳球,使比赛更高效。核心要点包括:

  • 箭头初始方向由首节跳球失败方获得;
  • 争球后由箭头方在最近界外点掷球;
  • 掷球违例立即转换球权。
  • 该规则自 20 03年实施后,已成为全球篮球赛事(除NBA外)的标准流程。

    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inwangmovie.com/pask/d5f25b23934b25559ed724625a17640d.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