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这所承载着共和国船舶工业基因密码的学府里,“6系”不仅是一个编号,更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代名词。它根植于1953年哈军工的“海军工程系”,历经岁月沉淀,始终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国防现代化为使命,是学校“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特色的核心支柱。这里,是培育深蓝梦想、锻造“国之重器”的摇篮。
历史沿革:军工血脉
哈尔滨工程大学6系,其前身可追溯至1953年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创立之初的海军工程系,是新中国最早系统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之一。哈军工分建后,该系主体随“海军工程系”迁至哈尔滨,成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工程前身)的基石性力量。
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了6系独特的“军工基因”和家国情怀。从为新中国海军建设输送第一批船舶设计人才,到承担早期舰艇研制关键任务,再到如今面向国家深远海战略需求开展前沿研究,为国铸重器、育英才的红色血脉始终流淌。这段辉煌历史不仅是荣誉勋章,更是激励师生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源泉与责任担当。
学科定位:船海核心
6系的核心学科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该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与上海交通大学并列全国第一),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代表着国内该领域的顶尖水平。其学科方向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涵盖范围极广。
具体而言,研究领域深入至船舶设计制造理论与技术(涵盖高性能船型、智能船舶、极地船舶等)、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与分析(如深海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水声工程与技术(水下探测、通信、导航)、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如波浪能、潮流能转换装置)、先进推进与操纵技术等。其目标直指解决国家在深远海资源开发、海上安全防卫、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难题,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点。
专业设置:本硕博贯通
在本科教育层面,6系的核心专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该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具备扎实数理基础、掌握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与建造理论、能从事相关领域研究、设计、制造、检验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课程体系涵盖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原理、船舶设计、海洋平台工程、船舶建造工艺等核心内容。
在研究生培养层面,6系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轮机工程等多个二级学科方向。依托强大的科研平台(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提供直博、硕博连读等多种培养模式,强调前沿研究、重大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科研院所和高端制造业输送领军人才。
科研实力:国之重器
6系的科研实力是其A+学科地位最有力的支撑。它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水下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全国唯一以此命名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这些平台汇聚顶尖人才,聚焦国家重大需求。
其科研方向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在深海工程装备(如载人/无人深潜器、水下作业系统)、高性能船舶技术(如极地破冰船、高速艇)、水声探测与对抗、智能船舶技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例如,在“蛟龙”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以及多型无人水下航行器(AUV)、水下机器人的开发中,6系科研团队均承担了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任务,为国家深海探测能力跃升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科研经费充足,项目多源自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预研等高层次需求。
人才培养:知行合一
6系秉承哈工程“工学并举、实践育人”的传统,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除了扎实的基础课程,设置了大量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依托强大的校企合作网络(如与中船集团、中海油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船舶设计、建造和测试项目。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如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挑战杯等),屡获殊荣。毕业生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可靠顶用”的素质,深受船舶、海洋工程、国防科技工业、航运、科研院所等领域的青睐,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长期位居学校乃至全国同类专业前列,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向海图强,未来可期
哈尔滨工程大学6系,以其厚重的军工底蕴、顶尖的A+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贯通本硕博的专业体系、支撑“国之重器”研发的雄厚科研实力以及“可靠顶用”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教融合的高地。它不仅是哈工程“三海一核”特色的核心引擎,更是国家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不可或缺的科技与人才支柱。
面向未来,随着人类对深远海认知与开发的深入,以及智能技术、绿色能源的飞速发展,6系在智能无人船艇集群技术、极地装备技术、深远海资源绿色开发装备、海洋环境智能监测与安全保障等领域,肩负着更为重大的使命。持续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原始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与科学家,将是其支撑国家向海图强新征程的关键所在。这片深蓝梦想的摇篮,必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梦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