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程图设计中,可以出现多个结束符号(End Symbol)。这是完全符合流程图规范的做法,尤其在处理复杂逻辑时非常常见。
以下是关键说明:
1. 符合标准:
流程图标准(如ISO 5807)并未规定只能有一个结束点。
允许流程有多个自然终止点,这反映了现实世界或程序中流程可能通过不同路径结束的情况。
2. 常见应用场景:
分支选择: 流程根据条件(决策框)走向不同的结束点。
例如:用户点击“确认” -> 完成流程 -> 结束A;用户点击“取消” -> 直接结束 -> 结束B。
异常处理: 主流程正常结束于一个点,而错误或异常情况则导向另一个提前结束的点。
例如:数据处理成功 -> 保存结果 -> 结束成功;数据处理出错 -> 显示错误 -> 结束错误。
并行子流程结束: 在包含并行分支(分叉和汇合)的流程图中,虽然通常会在并行结束后汇合到一个结束点,但根据设计需要,不同的并行分支也可以有各自的结束点(尽管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循环中的退出点: 循环内部可能包含条件,满足特定条件时直接跳出循环并结束整个流程(而不回到循环起点)。
3. 目的与好处:
清晰表达逻辑: 明确展示流程所有可能的终止状态(成功、失败、用户取消、超时等)。
避免不必要的连接线: 将所有路径强行汇聚到一个结束点有时会使流程图变得混乱,增加不必要的连接线。
提高可读性: 直接终止比绕回一个共同的结束点通常更直观。
4. 注意事项:
明确性: 确保每个结束点代表的意义是清晰的。可以在结束符号内或旁边添加简短标签(如“结束
一致性: 在整个流程图中使用相同的结束符号(通常是圆角矩形或圆形,内部包含“End”、“结束”或实心圆点)。
起点唯一性: 虽然可以有多个结束点,但通常一个流程图只有一个起点(Start Symbol)。起点代表流程的单一入口点。
在流程图中使用多个结束符号不仅是允许的,而且在需要清晰表达不同终止路径时是推荐的最佳实践。这有助于更准确地建模复杂的业务流程或程序逻辑,提高流程图的可理解性。请放心在你的流程图中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结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