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是如何产生的?
垄断的产生通常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规模经济:
概念: 某些行业的生产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产量增加,平均生产成本会持续下降。
形成垄断: 当一家公司能够达到并维持非常高的产量水平时,其成本优势会变得巨大。新进入者要么无法达到如此规模(成本高),要么即使达到规模,市场也无法容纳那么多公司(因为只有一家才能实现最低成本)。这自然导致“自然垄断”,如公用事业(水电、电网、天然气管道)、铁路网等。通常会对其进行管制。
2. 技术优势与专利:
概念: 企业通过研发获得突破性技术或发明,并通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等法律手段获得对该技术的独家使用权。
形成垄断: 在专利保护期内(通常十几年),该企业是市场上唯一能提供基于该技术的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例如,制药公司对新药的垄断。
3. 对关键资源的控制:
概念: 一家公司或集团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需的、不可再生或稀缺的关键资源。
形成垄断: 排他性地拥有资源意味着其他公司无法进入该市场。历史上的例子有德比尔斯对钻石矿的控制,或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控制大部分石油储量形成的卡特尔(近似垄断)。
4. 特许与准入壁垒:
概念: 授予某家公司独家经营某种业务的权利(如邮政服务、某些地区的公共交通),或设置极高的准入壁垒(如复杂的许可证、严格的环保标准、巨额资本要求)。
形成垄断: 这直接排除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由创造了垄断地位。专***、业特许经营是常见例子。
5. 兼并收购:
概念: 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兼并其主要竞争对手,不断壮大市场份额。
形成垄断: 经过一系列成功的并购,最终可能形成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防止这种可能导致垄断的并购。
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尽管垄断企业在一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市场上具有支配地位,但竞争并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以多种形式继续存在:
1. 潜在竞争:
这是对现有垄断者最大的威胁。即使当前没有直接竞争者,但市场上总存在“虎视眈眈”的潜在进入者。
如果垄断者定价过高、服务变差或创新停滞,潜在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的机会,就可能克服进入壁垒(如技术突破、筹集资金)进入市场。垄断者为了阻止潜在进入者,往往不敢滥用其市场地位(如索取超高价格),必须保持一定的效率和创新。
2. 替代品竞争:
没有产品是绝对不可替代的。垄断者提供的产品/服务总会面临来自其他功能相似或能满足类似需求的不同产品的竞争。
例如:
铁路垄断可能面临公路、航空运输的竞争。
有线电视垄断面临流媒体服务(Netflix, D is ney+)、卫星电视、网络视频的竞争。
本地电力公司面临家用太阳能发电、节能设备的竞争。
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PC端有巨大优势,但面临移动端操作系统(iOS, Android)以及云端应用的竞争。
这种竞争限制了垄断者的定价能力和市场扩张。
3. 垄断企业内部的竞争(对于多产品/多市场垄断者):
大型垄断企业往往是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其内部的不同部门或不同产品线之间可能存在资源争夺和目标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例如,一家垄断汽车制造商的轿车部门和SUV部门需要竞争集团内部的研发预算和市场推广资源。
4. 平台型垄断的跨边竞争:
对于像谷歌、亚马逊、滴滴这样的平台型垄断企业,它们面临的是“跨边网络效应”的平衡。它们不仅要吸引用户(消费者),还要吸引供应商(商家、司机)。
对一边(如消费者)的过度压榨(如涨价、降低服务)可能导致另一边(如商家、司机)的流失,最终损害整个平台的价值。平台需要不断平衡两边的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持续的竞争压力。
5. 国际竞争:
即使在国内市场是垄断者,也可能面临来自国外强大竞争对手的挑战(除非有严格贸易壁垒保护)。全球化的市场使得“国内垄断”变得相对脆弱。
6. 反垄断法规的威慑:
反垄断法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竞争约束。垄断者如果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如掠夺性定价、搭售、拒绝交易等),会面临的调查、巨额罚款、甚至被强制拆分。这使得垄断者不敢为所欲为,其行为受到法律边界的限制。
7. 创新的动态竞争:
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指出,真正的竞争不是来自同质产品的价格战,而是来自新技术的颠覆式创新。
即使是看似牢不可破的垄断者,也可能被一个全新的、更有效率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彻底颠覆(例如,传统手机巨头诺基亚被智能手机颠覆;传统相机巨头柯达被数码相机颠覆)。垄断者为了生存,必须持续投入研发和创新,这本身就是一种应对未来竞争的激烈形式。
垄断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经济、技术、资源和制度基础。垄断绝不意味着竞争的终结。竞争以更复杂、更动态的形式存在: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来自替代品的压力、来自平台内部的平衡需求、来自国际对手的挑战、来自反垄断法的威慑,以及最根本的——来自颠覆性创新的致命风险。正是这些持续的竞争压力,迫使垄断者不能完全“躺赢”,而必须保持一定的效率、创新和合理的价格水平。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对市场动态本质的准确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