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旺生活网

在古代昭仪是什么地位

一、起源与初始地位

昭仪始设于西汉元帝时期(公元前1世纪),最初是专为宠妃傅婕妤与冯婕妤设立的封号,取“昭显其仪”之意。其地位极高,仅次于皇后,位同外朝丞相,爵位堪比诸侯王。例如,傅昭仪和冯昭仪因生育皇子并获宠,成为首批昭仪,享有等同于诸侯王的礼制待遇。

二、地位演变

1. 东汉至魏晋

  • 东汉时期短暂废置,至曹魏恢复,但地位下降至夫人之后,爵比县侯。
  • 晋朝因避司马昭名讳而取消,但五胡十六国时期仍有沿用。
  • 2. 南北朝至隋唐

    在古代昭仪是什么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北朝(北魏、北齐)恢复昭仪称号,分设左、右昭仪,地位高于三夫人,甚至位视大司马或丞相。
  • 南朝及唐朝时,昭仪被纳入九嫔体系,唐朝列为九嫔之首,但仍次于贵妃、淑妃等四妃。例如,武则天初入唐高宗后宫即为昭仪,后晋升皇后。
  • 3. 宋至明代

  • 宋朝九嫔中的昭仪官秩正二品,位于四妃之下但高于其他嫔妃。
  • 明朝初期仍有昭仪记载(如明成祖李昭仪),但至嘉靖年间逐渐废止。
  • 三、特殊功能与文化影响

    1. 晋升皇后的跳板

    因昭仪地位尊崇,多位受宠昭仪最终成为皇后,如汉成帝赵昭仪(赵合德)、唐高宗武昭仪(武则天)。

    2. 外交与和亲工具

    在古代昭仪是什么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魏常将和亲公主册封为昭仪,以示对两国关系的重视;明代朝鲜贡女中亦有李昭仪等案例。

    3. 朝鲜的沿用

    朝鲜王朝仿中国制度设昭仪,位列正二品内命妇,地位次于嫔与贵人。

    昭仪的地位随朝代更迭波动较大:

    在古代昭仪是什么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西汉至北朝:多为顶级妃嫔,象征皇权恩宠与政治影响力。
  • 隋唐以降:逐渐纳入规范化妃嫔等级,地位虽降但仍属高阶。
  • 文化辐射:影响朝鲜宫廷制度,成为东亚后妃体系的组成部分。
  • 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inwangmovie.com/pask/9e40f9141f01009359f416879cc0ce1a.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