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16 93 -1765),原名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作直抒胸臆,风格质朴清新,常关注民间疾苦。以下是他的几首代表作及简析:
1.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简析:
以竹喻志,通过咏竹石的坚韧不拔,象征自己不屈不挠的品格。末句“任尔东西南北风”展现超然物外的气节,成为流传千古的励志名句。
2.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简析:
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由竹声联想到百姓疾苦,体现其“民本”思想,后两句更成为清廉官员的座右铭。
3. 《题画兰》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简析:
借兰花生长于幽谷峭壁的特性,表达不慕名利、超脱世俗的孤高心境,暗含对官场浮华的疏离。
4.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简析:
辞官归隐时所作。以“清瘦竹”自喻清廉,末句“作渔竿”展现返璞归真之志,呼应其“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
艺术特色:
郑板桥诗画一体,擅以竹、兰、石等意象寄托情志,语言通俗而意境深远。其作品多关注现实,兼具文人风骨与济世情怀,在清代诗坛独树一帜。
如需其他作品或更深入分析,可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