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无法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分类及常见原因如下:
一、按血气分析分类(临床最常用)
1. Ⅰ型呼吸衰竭(低氧性呼吸衰竭)
血气特点:PaO₂ < 60 mmHg,PaCO₂ 正常或降低。发病机制:以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氧气无法有效进入血液。常见原因:肺部感染或炎症:如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血管疾病: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病变:间质性肺疾病、肺纤维化。其他:急性肺水肿(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气胸。2. Ⅱ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
血气特点:PaO₂ < 60 mmHg,PaCO₂ > {6895 65 47aec3d} mmHg。发病机制:以通气功能障碍为主,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常见原因:气道阻塞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哮喘、支气管扩张。呼吸中枢抑制:镇静药物过量、脑卒中、脑炎。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脊髓损伤。胸廓畸形:严重脊柱侧弯、胸廓成形术后。 I型与II型呼吸衰竭核心区别:
| 特征 | I型呼吸衰竭 | II型呼吸衰竭 |
|--|
| 血气指标 | PaO₂<60mmHg, PaCO₂正常↓ | PaO₂<60mmHg, PaCO₂>50mmHg |
| 主要机制 | 换气障碍(氧合不足) | 通气障碍(CO₂潴留) |
| 典型疾病 | 肺炎、ARDS、肺水肿 | COPD、哮喘、神经肌肉疾病 |
| 治疗重点 | 高浓度吸氧、改善氧合 | 低浓度吸氧、改善通气 |
⏳ 二、按病程进展分类
1. 急性呼吸衰竭
特点:数小时至数天内突发,症状重,需紧急干预。常见原因:急性肺部疾病:重症肺炎、误吸、大面积肺栓塞。全身性疾病:脓毒症、创伤、休克。急性气道梗阻:异物吸入、喉头水肿。2. 慢性呼吸衰竭
特点:病程>1个月,机体已代偿(如肾脏保HCO₃⁻),症状相对稳定。常见原因:慢性肺部疾病:COPD(占50%以上)、肺纤维化、肺结核后遗症。长期神经肌肉病变:肌营养不良、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胸廓畸形:脊柱侧弯、胸膜纤维化。 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对比:
症状差异:急性者常有严重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慢性者以疲乏、活动后气促为主。治疗差异:急性需机械通气等急救;慢性以长期氧疗、无创通气为主。⚠️ 三、特殊类型与混合型
混合型呼吸衰竭:同时存在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常见于COPD急性加重、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肌疲劳。泵衰竭 vs 肺衰竭:泵衰竭:呼吸驱动或胸廓运动障碍(如脑炎、胸廓创伤),多导致II型呼吸衰竭。肺衰竭:肺实质病变(如肺纤维化、ARDS),多导致I型呼吸衰竭。 总结
呼吸衰竭的临床分类需结合血气分析(区分I/II型)和病程(急性/慢性),病因涵盖气道阻塞、肺实质损伤、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及胸廓异常等。明确分类与病因是制定治疗方案(如氧疗策略、机械通气支持)的基础,尤其需注意II型呼吸衰竭患者需避免高浓度吸氧,以防加重CO₂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