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旺生活网

两个关于吕氏春秋的成语

《吕氏春秋》作为先秦杂家代表作,包含大量寓言故事和深刻哲理,其中不少演变为后世常用的成语。以下是两个非常著名且寓意深刻的例子:

1. 刻舟求剑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

两个关于吕氏春秋的成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含义: 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处理问题。故事中的楚人在船上刻下记号标记掉剑的位置,等船靠岸后才从记号处下水找剑,完全忽略了船已经移动的事实。

现代用法: 常用来讽刺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

2. 引婴投江

两个关于吕氏春秋的成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含义: 比喻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经验或教条。故事中的人要把一个婴儿扔进江里,理由是婴儿的父亲擅长游泳。这显然荒谬至极,因为父亲的能力并不能直接遗传或转移给婴儿。

现代用法: 强调做事不能盲目依赖过去的经验或他人的情况,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会犯下可笑的错误。这个成语非常生动地批判了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两个关于吕氏春秋的成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补充说明:

两个成语都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该篇核心思想是强调时代在变化,法令制度也必须随之变革,不能拘泥于古法(即“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两个寓言都是为了论证这个核心观点服务的。

“引婴投江”这个名称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成语,虽然不如“刻舟求剑”在现代口语中那么常用,但其寓意非常清晰且深刻,是《吕氏春秋》中极具代表性的故事之一。它有时也与“循表夜涉”(出自同篇的另一个类似寓言)一起被提及。

这两个成语都以其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华文化中批判僵化思想和提倡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比喻。

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inwangmovie.com/pask/61729cd7301f82c623039886ca31a06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