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
秦地有位罗敷女,在碧绿的河水边采摘桑叶。
她白皙的双手在青青的桑枝间忙碌,红润的妆容在白日的映照下格外鲜亮。
(她心中想道:)我的蚕儿饿了,我该回去了,太守大人(您驾着五马之车)莫要在此停留(纠缠)了。
简要赏析:
1. 化用经典,塑造形象: 诗歌开篇便借用了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美女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罗敷女”已成为美丽、勤劳、智慧且坚贞女子的象征。李白直接点出“秦地罗敷女”,既让读者瞬间联想到其美好形象,又点明了地点和事件——采桑。
2. 色彩明丽,画面生动: “绿水边”、“素手”、“青条”、“红妆”、“白日”等词,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清新亮丽的春日采桑图。素手与青条、红妆与白日形成巧妙对比,将罗敷的美丽与劳动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含蓄表达,主旨凸显: 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蚕饥妾欲去”表面是女子自言蚕儿饿了要回去喂食,一个日常而正当的理由。“五马莫留连”则含蓄而坚定地拒绝了(想象中的)太守(汉代太守出行乘五匹马拉的车,故“五马”代指太守)的纠缠。这展现了罗敷式的智慧与坚贞——不卑不亢,以劳动职责为由婉拒权贵的非分之想。
4. 歌颂劳动与女性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采桑场景的描绘,赞美了劳动女性的勤劳、美丽和智慧。春光、绿水、桑田、素手红妆,共同构成了一曲对生命活力和女性价值的春之赞歌。
5. 民歌风韵,简洁明快: 作为《子夜吴歌》组诗(分咏春夏秋冬)的一部分,此诗继承了南朝乐府民歌清新自然、语言明快的风格,四句成篇,言简意赅,却意境深远。
核心主旨: 这首诗以春日采桑为背景,塑造了一位美丽、勤劳、聪慧且具有独立人格的罗敷式女子形象,歌颂了劳动女性的价值,并含蓄地表达了对坚贞品格的赞美。它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美感的春之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