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2025年国际青年志愿者日设计的综合性活动策划方案,结合国际趋势与本土实践,突出青年创新力与社会价值,分为核心模块与执行框架:
一、活动主题与背景
主题:“青春志愿·共益未来”
背景: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15岁以上志愿者达8.624亿人,青年是志愿服务主力军。2025年志愿服务趋势聚焦社区化、数字化、技能专业化,需结合SDGs目标设计活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2024年提出“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的核心理念。二、活动目标
1. 弘扬志愿精神:覆盖10+高校,动员超2000名青年志愿者。
2. 创新服务模式:融合数字工具与专业技能,提升服务效能。
3. 深化社会影响:打造3-5个可持续公益品牌项目,获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5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及前后一周地点:主会场:高校文化广场(如重庆交通职业学院“WE”公益大赛模式,)。分会场:社区服务中心、乡村学校、线上平台(参考“数字化志愿服务”趋势,)。四、活动内容设计
(一)主会场活动:青年志愿创新峰会
志愿项目大赛:参照重庆交通职业学院“WE公益大赛”,征集社区养老、环保科技、文化传承等项目,设金奖孵化基金。技能服务市集:设立“法律咨询”“健康科普”“数字助老”等专业摊位(体现“技能型志愿服务”趋势,)。联动企业提供带薪志愿服务岗位(如中建集团“蓝海益路”海外项目,)。(二)分会场行动:多元场景实践
1. 社区更新计划:
墙绘美化(如艺术设计学院“虹色经纬”项目,),融入SDGs主题。智慧助老:培训老年人使用AI工具(响应“终身学习”趋势,)。2. 乡村教育赋能:
为乡村学校搭建“科技教室”(参考中建科工“追光小屋”模式,)。线上课程库:大学生录制STEM课程,解决教育资源不均。3. 国际志愿联动:
跨国合作:联合马来西亚学校开展“云课堂”(借鉴“青骄行动”国际协作,)。文化交换:手语表演、节气文化展(呼应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经验,)。(三)数字化赋能:虚拟志愿矩阵
线上任务平台:| 任务类型 | 示例 | 工具 |
| 翻译协作 | 为国际项目译制材料 | 腾讯翻译君 |
| 知识共享 | 录制科普短视频 | 抖音/B站 |
数据追踪系统:实时展示服务时长、碳减排量等指标,增强参与感。五、执行计划(时间轴)
| 阶段 | 时间 | 关键行动 |
|||-|
| 筹备期 | 9-10月 | 高校/社区合作签约;企业赞助洽谈 |
| 宣传期 | 11月 | 短视频挑战赛我的志愿瞬间;高校巡讲 |
| 活动周 | 12.1-12.7 | 主会场峰会+分会场行动+线上任务 |
| 总结期 | 12月底 | 成果展播;项目可持续化评估 |
六、预算与资源
经费(总计约8万元):企业赞助50% + 高校支持30% + 公益筹款20%。重点支出:物料(2万)、数字平台开发(1.5万)、项目孵化基金(3万)。资源整合:高校社团:负责在地执行。NGO伙伴:提供培训与项目指导(如和众泽益专业支持,)。七、风险预案
安全风险:为线下活动购买意外险,志愿者岗前培训全覆盖。参与不足:设计“志愿时长兑换学分/证书”机制(参考北大人民医院培训体系,)。八、预期效果
1. 直接效益:服务覆盖50+社区,惠及超1万人次。
2. 长期价值:
孵化2个可持续项目(如“科技教室”年度计划)。发布《青年志愿服务***》,推动政策优化。九、创新亮点
技术融合:用AI匹配服务需求(如“志愿e键通”小程序)。跨代协作:青年志愿者与银龄群体结对(呼应“代际循环”理念,)。国际对标:活动设计契合联合国“多样化的志愿者,更强大的社区”年度主题。此方案兼具落地性与前瞻性,可根据在地资源灵活调整。可进一步拓展企业合作或国际联动,需细化各模块负责人及KPI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