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旺生活网

两个凡是的具体含义

两个凡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定的政治口号和指导方针,出现在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后、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期(1977年初至1978年底)的一段过渡时期。它的具体含义是:

1.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2.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的具体含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含义:

绝对化领袖权威: “两个凡是”的核心在于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所有决策和指示,无论其具体内容、背景或后果如何,都视为绝对正确、不可置疑、必须无条件执行和维护的真理。

延续既有路线: 它试图维护和延续毛泽东同志晚年所推行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避免对过去的错误进行反思和纠正。

阻碍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两个凡是”成为阻碍全党全国人民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进行思想解放、探索新道路的思想枷锁。它使得许多冤假错案无法,错误的政策无法纠正,新的符合实际的思想和路线难以确立。

两个凡是的具体含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背景与影响:

提出背景: 毛泽东同志逝世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抉择。以华国锋同志为代表的领导人,出于维护稳定和自身权威的需要,在1977年2月7日《》、《红旗》杂志、《***报》联合发表的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中,正式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阻碍作用: 这一方针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左”的指导思想。

被批评与否定: “两个凡是”遭到了党内健康力量(以邓小平、陈云等同志为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它被认为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现,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两个凡是的具体含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矛头直指“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这场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拨乱反正奠定了理论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两个凡是”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时期提出的、具有浓厚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色彩的政治口号。它主张对毛泽东同志晚年的所有决策和指示无条件维护和遵循,在实践上阻碍了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的进程,最终被实践检验为错误并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否定。它的被否定标志着中国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是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步。

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QQ:793061840删除,添加请注明来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inwangmovie.com/pask/112edc37b8a5125c6350e322fc71354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